水稻白粒、白穗、空壳如何防治
现在水稻基本进入扬花灌浆期,近期有些农民朋友反映自己的田块出现白穗、白粒及空壳现象,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析下水稻产生白穗白粒空壳的原因,好采取应对的防治措施,避免出现白穗和空壳现象,造成水稻减产。
一、水稻的几种白粒白穗现象
1.虫害型白粒白穗
(1) 水稻出现白穗,用手轻轻一拔即断,这是发生二化螟危害使穗茎被咬断导致水稻变成白穗。
(2)水稻扬花时,有个别害虫如双斑萤叶甲把水稻花蕊和柱头吃掉,不能授粉。可能会造成零星白粒。
2.病害型白粒白穗
(1)水稻刚抽穗时,发生穗颈瘟和节瘟会导致水稻穗茎死亡,能导致水稻变成白穗。
(2)水稻枝梗瘟可能会引起水稻小枝梗变成白粒。
(3)水稻细菌性白叶枯病也会引起白粒。
3.障碍性冷害、热害引起白粒
水稻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,如果长时间遇上35度以上的高温,也可能会出现障碍性热害,出现局部白粒现象;如果有较长时间十七度以下低温时,水稻在某一段颖花花粉充实时期,受到障碍性冷害,就可能会造成某一段稻穗出现空壳白粒现象。
4.过度干旱和烤田引起白粒
在水稻孕穗时,特别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,也就是剑叶生长阶段,如果有过度干旱和烤田,可能会造成稻穗局部出现白粒现象。
5.营养不良型白粒
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,如果氮肥大,严重缺磷、钾、锌和硼这些敏感型元素,必然引起水稻局部颖花败育,出现空壳白粒现象。如果每年都在穗的下部出现白粒,又没有受冷害和受药害的情况,多数是缺硼造成的白粒。
6.滥用药剂引起白粒白穗
(1)使用除草剂或其它刺激性产品,使水稻颖花形成和花粉充实受控。在水稻抽穗扬花时,如果过量使用三唑类杀菌剂,会抑制水稻颖花母细胞中赤霉素的合成;使用二甲四氯、二氯喹啉酸等激素类除草剂,或一些矮化剂调节剂,可能会造成水稻抽穗困难和稻穗局部或全穗变白现象。
(2)在水稻颖花分裂末期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,受除草剂药害,可能会出现炸壳、空壳现象。
(3)水稻受到某些药物刺激,水稻的剑叶叶鞘会变硬,水稻穗的顶端粒,夹在剑叶叶鞘里抽不出来,下面的稻穗长出来才把顶尖的颖壳(稻粒)带出来,造成稻穗顶尖白粒和秃尖。
7.其他原因
(1)鸟啄伤,也可以造成稻壳破损,变成白粒。
(2)在穗的下部出现白粒,又没有冷害、药害或是缺素的情况,是灌进雨水后,受粉不利造成的。
二、应对措施
防治水稻白粒白穗应在水稻孕穗时,用深水层来调控和稳定温度,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水稻孕穗。在水稻孕穗前后,尽量不使用除草剂。水稻在孕穗时不能过分干旱。及时预防水稻各种病害,尤其是稻瘟病。必须及时做好二化螟防治工作。
1、药剂防治。
对二化螟的防治。在幼虫1龄末期(约在7月10--15日)、田间枯鞘率达5% 时,进行药剂防治。防治方法主要有两种,一是喷雾防治法。选择具有触杀、胃毒、内吸三种功效的农药。二是颗粒剂法。每公顷用杀虫双颗粒剂20-23公斤,直接撒施,不受器具和天气限制,容易操作,使用方便。但上述药剂均应施用2次以上,间隔7天施用1次。
2、农业防治。
(1)选用抗病品种。
(2)控氮、增磷、补钾、硅肥、生物菌肥。一般每公顷应施纯氮130-150公斤、纯磷60-70公斤、纯钾50-60公斤。也就是每公顷施尿素氮肥300-320公斤、二铵磷肥130--150公斤,其中二铵硫酸钾和硅肥500公斤在耕前作底肥一次全层施入,尿素可按底、蘖、穗分期施入。其中底肥占50%,每公顷施尿素150-160公斤;蘖肥占30%,每公顷施尿素90--96公斤;穗肥占20%,每公顷施尿素60--64公斤。通过控氮、增磷、补钾,充实硅肥既可壮秆促粒,又可提高水稻抗病虫能力。
(3)采取秋翻春耙焚烧秸秆。秋后封冻前进行秋翻,深耕15-18厘米,破坏幼虫越冬寄主场所,早春搂净池埂,田间秸秆就地烧毁,消灭幼虫、虫卵生活栖息地和病菌污染源,减轻病虫害的发生。排灌方便的地方可在封冻前进行冬灌,将稻田内害虫蛹、幼虫通过封冻直接低温冻死,降低幼虫越冬基数和羽化率,减轻虫害的发生。